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5G第一版国际标准今年6月完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第一版国际标准将于今年6月完成。我国5G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重点是系统验证。此外,我国已启动5G应用征集大赛,向全社会征集5G特色创新应用。
网络的质量和速度决定着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3G跟跑、4G并跑的中国,正努力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实现领跑。刘多说,我国在全球最早启动5G试验,在北京怀柔建设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络,加速产业链的合作与技术的成熟。目前,我国提交5G国际标准文稿占全球32%,牵头标准化项目占比达40%,无论是推进速度还是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均属较高。
“此外,我们还在积极探索5G应用和商业模式,加快5G应用于相关场景。”刘多说,2018年是5G标准确定和产品研发的关键一年,我国将注重“标准、研发与试验”同步开展。
链接·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余少华:
5G发展应更加注重 惠及老人及困难群体
通信领域,5G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余少华4日表示,发展5G技术时,应更加注重惠及老人及困难群体。
余少华介绍,在基层调研时发现,4G时代,仍有大量的用户在使用2G、3G网络。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群众对使用智能手机不够熟悉,这些人的年龄普遍偏大;另一方面,4G终端价格、资费以及使用复杂程度让一些人不易接受。“由此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科技不断进步,却没有让相当一部分群众,如老人、贫困地区的群众等共享到发展成果,而是将他们‘隔离’于高科技之外。”
就此,余少华提交建议,在发展5G技术时,应更加注意控制终端的成本、降低使用复杂度。其中,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芯片研发上要有所突破,着力降低终端生产制造成本,让更多人都能够用得起5G网络,使5G网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着力降低5G终端软件的使用难度,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的接受程度,让他们也能轻松使用5G网络,共享高科技发展的成果。
链接·愿景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企业力推5G
2月26日至3月1日在巴塞罗那召开的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WMC)上,“5G”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如果说前几年的大会只是展示5G概念和愿景,那今年的展会已让人真切感受到5G时代触手可及。
众多科技巨头和专家认为,5G时代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其中,一大批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靠近世界新技术舞台的中央。
大会开幕第二天,通信行业领军企业华为宣布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45家运营商签订了5G网络谅解备忘录;一天之后华为又与德国电信联合宣布,双方成功完成全球首次5G高阶毫米波多小区网络验证。而中兴通讯也在2月28日称,将与MTN集团进一步深化合作,加速非洲及中东区域5G商用进程,中兴还展示了下载速率可达每秒1.2G的“类5G体验”智能手机。
“根据工信部的规划,中国移动集团制定了清晰的5G路线图——2018年在全国5座城市各部署100座5G基站进行技术测试,2019年进行商用测试。”中国移动研究院工程师赵小帆告诉记者,“2020年5G将正式投入商业使用,这是我们的目标。”
参会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APUS创始人兼CEO李涛说,5G商用将加速移动生活,激发手机潜力:“随着传输速度和云存储的进步,未来所有信息都可以在云端下载上传,手机只要做好处理器,无须再做存储器,所以用户体验一定会更好。”均据新华社
- 上一篇 /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用人工智能 “撬开”关于未来的想象
- 下一篇 / 政协委员周鸿祎:破解安全漏洞鼓励政企众测众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