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骗没钱的中学生,也不骗有经验的社会人士,专骗我们这种大学生,人傻钱多又善良。”近期,备战考研的小林没有心情去自习,苦涩地向宿舍室友讲述了几天前她被自称“天猫商城客服”的骗子诈骗8000多元的离奇经历。
小林是一个二本院校的大四女生,渴望提升学历的她正在考研的路上疲于奔命。每天忙碌的状态使她压力很大,于是她经常选择在电商平台买一些大牌化妆品和衣服来犒劳自己。可是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因为在电商平台上的购物信息泄露,而遭遇电信诈骗。
上钩——骗子总有新套路
“您最近是不是在天猫商城买了××牌口红和××牌眼霜?”不久前一天的晚上8点,正在自习室背书的小林接到了自称“天猫商城”的客服电话。对方精准地说出了小林最近的消费情况,很快便得到了小林的信任。
这位“客服”又问小林:“您的支付宝是不是收到了一份回执单?”小林打开支付宝,果然如这位“客服”所言。因此小林对这个“客服”更加深信不疑。
然而,这位“客服”是带着目的而来。“客服”称,由于后台的失误操作导致小林的账户被设置了贷款,现在需要紧急将小林所有的银行卡冻结来保障小林的财务安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骗时头脑处于混乱状态,十分容易相信对方。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热心帮助,小林认为对方真的是在帮助自己免受损失。在这位“客服”的指导下,小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把自己所有的银行卡号都告诉了他。
最终,这位“客服”发来一个操作系统,让小林输入一个奇怪的以6个0开头的中国银行卡号,并称这是客服帮助消费者解决这类事情的必要环节,还对该银行卡号作出了解释,“前三位是我们的工作地区号,接下来是我们的工号……”
有些迷糊的小林只好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输完最后一位数字,小林还不知道,自己卡号里的钱已经通通不翼而飞了。
“他就是利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让我把所有的钱都转到他的卡上。我当时真的不知道那样就是在给他转钱。如果真知道那是在转钱,我怎么可能那么傻。”骗子的新骗术让小林防不胜防。
醒悟——交了8000元的“学费”
“后来我去背书,越背越觉得不对劲,感觉那个电话全是破绽。”小林随即打通了天猫客服的官方电话,客服在听了小林的经历后,否认平台与小林通过话,并且提醒,“您是不是接到了诈骗电话?”
这样的回复让小林瞬间崩溃。
接着,小林又抱着转款24小时后到账的侥幸,拨打了微信支付客服的电话,没想到客服说钱已经到账。
“真是好运气,那个卡号随转随到。”小林陷入了绝望的自嘲中。
然而,骗局并未到此结束。按照骗子的说法,小林的“美团”“咸鱼”等App账号都有可能被绑上贷款,需要进行“账号冻结”。“我的美团账号幸亏没有绑定工行卡,不然可以贷款7000块钱。要是把我所有的App都骗一遍,至少能骗好几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