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不论是在上学日还是周末,儿童校外生活中,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都位居前三甲,乡镇儿童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城市儿童。
数据显示,在上学日,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为43.24分钟,其中学习为13.9分钟,看抖音、动画、快手为16.6分钟,玩网游、聊天时间为12.75分钟,到了周末,儿童花在电子产品的时间平均达到了96.27分钟,超过一个半小时。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与做作业时间持平。
孩子陷入电子产品沉迷,特别是融合众多功能的智能手机沉迷,正在困扰着许多家长。个别学校和家长也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一所位于山西省原平市的知名重点中学,明文规定不得将手机带进校园,只要发现“一概销毁,概不退换”,新生报到全部接受金属探测安检,并有老师开包检查,当天销毁手机3部。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手机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家长们不妨反思一下自身:如果没有工作纷扰,自己平时又能离开手机多久呢?自己回到家后,是愿意抱着手机消磨时间,还是陪着孩子?孩子独自在家时,是否有其它有意义的事情可做?
想明白这些问题,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摆在眼前。当下手机已经并非单一的通讯工具,其融合了社交、消费、娱乐、学习等诸多功能,甚至因为使用者众,在社会层面中,已经逐步替代掉了其它原本具有这些功能的工具和活动。孩子在正常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完全与手机绝缘,强制隔离两者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将手机视为洪水猛兽,将其与孩子完全绝缘,等同于让孩子和相当一部分社会生活绝缘,这并不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特别是当他离开父母,到了可以独立使用的年龄时,其会出现更大程度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也将延伸至社会生活中。除了手机之外,其它电子产品亦然,毕竟,这个时代里,连电视都可以与网络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