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科技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举行
9月27日,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科技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在项目签约环节,26个签约项目中23个来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山区、大兴区等规模化产业基地。据了解,签约项目筛选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赋能标准,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强化“北京智造”“北京服务”
据介绍,此次申报的签约项目锚定首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深度结合各区落实“两区”建设政策的具体措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多产业融合赋能,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把“五子”联动体现在产业发展上,支持多品种、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推动传统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
国家级动态高精度基础地图服务平台项目解决动态高精度地图更新困难的行业困局,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高精度地图快速更新解决方案,以AI新基建为技术底座,支撑国家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产业及智慧城市等产业建设发展;旭华时代量子碳素装备产业化项目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量子碳素及其制备技术,具备官能团可修饰、环保、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将成为一流的新材料;干细胞一类新药产业化基地建设致力于干细胞新药的开发与临床研究,数量及临床进度国内领先,未来在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干细胞药物生产基地,打造国内同品种药物生产基地标杆。
以解决“卡脖子”问题为导向
此次签约高精尖科技项目集中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持续近两年的新冠疫情冲击、经济逆全球化态势和经济衰退的困境,各签约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实现“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给自足,健全产业结构,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俐玛光电科技研发和生产项目建设智能三维CT测量系列设备、产品检测解决方案两类产品,在成像模式方面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垄断,填补了经开区工业检测领域的空白;非标自动化装备项目服务于中国中车、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京西重工等行业头部企业,在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工业设计、精密工装、验证检测等方面构建了深厚的技术实力,积累了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石墨烯电池及电源应用研究项目主要致力于石墨烯储能材料、石墨烯增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和石墨烯信息材料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多种性能稳定的电池规格产品;国汽智控智能汽车基础脑项目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技术平台,解决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操作系统和硬件组合的卡脖子问题。
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增强
签约项目主要来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房山区高端制造业基地、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虹吸效应、聚集效应,有助于现实产业间优势互补,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现了产品链内部衍生和资源的高效匹配。
此次签约仪式的成果是多年来各区积极培育、大力扶植科技企业的集中亮相,是首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的深刻体现,是北京市着力打造新兴、未来、高端产业发展新高地的累累硕果。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报送的6个项目以合成生物技术、干细胞新药开发、病理学超微结构成像数据库、创新性精准医学服务与数字化商业平台等新产业方向为主导,聚焦生物前沿领域,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房山区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专注发展石墨烯、氢燃料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节能低碳打造内外经济双循环;高端制造业基地招徕量子碳素装备、智能巡检机器人、机器人行业服务平台、非标智能化制造产线装备、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集成设备等高科技企业,打造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创新平台,形成首都南部科技成果转化新引擎。
文/本报记者 程婕 刘慎良
相关
科博会让你看遍冬奥“黑科技”
作为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板块,为期5天的本届科博会向公众展示了琳琅满目的“黑科技”“酷科技”,让人眼花缭乱。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本次展览特设的科技冬奥馆非常受观众欢迎,大人孩子都争相尝试冬奥会上要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圆形舱助运动员快速恢复
科技冬奥馆里一个胖乎乎的圆形舱十分醒目,来来往往的观众都会弯腰低头走进舱内看个究竟,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舱内除了一张长椅,还有迷你桌板和监测仪器。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而长时间大负荷训练带来疲劳的积累既影响训练效果,又容易让运动员发生伤病。这个设备是该所研发的冬季项目运动员疲劳快速消除系统,由微压补氧设备和经颅脉冲电刺激仪构成,能够帮助运动员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疲劳恢复效果,提升运动表现。疲劳的运动员在里面呆上50分钟就可以回复元气,精神抖擞。
竞速比赛服减阻率均超10%
冬奥展馆内有几位“英姿飒爽”、正在“比赛”的模特,他们身上的赛服不仅好看,还大有名堂。
北京服装学院有关人士介绍称,这是竞速类紧身比赛服,研究人员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和测试了150多种面料的基础性能,再根据中国运动员体型、技战术特点进行最终设计,主要涉及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竞速类项目。经风洞测试,项目组研发的多款比赛服减阻率均超过10%。
“智慧营养加油站”助增肌减脂
科技冬奥馆里赫然摆出了一个自助餐餐台,杯盘齐全,旁边还立着一台体重秤。原来这就是运动员的“智慧加油站”。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智慧营养加油站”可根据运动员的训练内容、身体状态和增肌减脂目标,围绕日常膳食和训练前、中、后进行第一时间营养补充。对于运动员从餐台里选取的每一种食物,系统都会自动采集并计算热量、营养成分等数据,有效帮助冬季项目运动员提升训练效果,促进训练后快速恢复。
导盲六足机器人引导出行
北青报记者在科技冬奥馆内看到一只长得像狗,却有六条腿的机器人。很多好奇的小朋友都兴奋地趴在地上与它“一起玩”。据介绍,这是针对视障人士参与赛事活动的导盲需求而研发出来的导盲六足机器人,可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活动中的视障人士提供引导。机器人可通过语音、操控设备输入等方式获取目的地信息,通过精确导航定位进行路径规划,通过视觉和力觉融合进行行走稳定控制,引导视障人士顺利出行。
卡宾造雪机体现“中国智造”
科技冬奥馆中央,一台大红色的巨大“炮筒”气势威武,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卡宾雪麒麟M2造雪机。这台鲜艳的庞然大物完全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制造。它突破了喷嘴、核子器等造雪机核心部件及整机智能化关键技术瓶颈,可利用5G智能技术自动造雪,实现温度1℃/湿度50%常态出雪,最大造雪量可达每小时110立方米,核心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造雪机水平。
文/本报记者 程婕
统筹/余美英
视频/本报记者 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