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网络广告内容乱象重重 隐蔽性强加大追踪打击难度
“互联网平台作为广告发布平台,需要主动承担治理广告乱象的主体责任,不断优化业界生态、强化平台自律。互联网对其平台上的广告有审核义务,不能唯利是图。”
近日,有媒体对10家知名手机浏览器APP展开调查,发现广告和内容乱象重重。两性话题、穿着暴露的美女图片是各家浏览器较爱推荐的内容,另有减肥美容、互联网金融、借贷类APP广告,内容可谓五花八门。
互联网违规违法广告就像网络空间的“牛皮癣”,过去充斥于网页中,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违规违法广告也转移到了浏览器APP。一些广告以投资为名将用户导流至赌博网站,一些医疗广告涉事医院则有发布虚假广告被处罚的案底,更不用说大量打着色情擦边球的广告。这些广告可能把用户引向骗局,不仅造成金钱损失,甚至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身心伤害。
虽然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互联网违规违法内容,但是这些违法广告仍然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肆虐于网络,其根本原因在于网络公司对互联网广告的依赖。据了解,2017年全国广告经营额约为6896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份额超过50%,经营额已经超过传统媒体广告之和。这些发布违法违规广告的浏览器主要靠自身流量吸引广告商来投广告,对广告收入依赖程度大,在打击违法广告方面自然动力不足。一些平台甚至把用户数据出售给不法分子,利用大数据对目标用户精准推送。
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形式更多样、隐蔽性更强、追踪打击难度更大。2018年,国家工商总局曾印发了《关于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推进移动端互联网广告监测能力的建设,初步实现对1000个手机客户端和1000个公众号互联网广告的监测。但是,对于自媒体软文、视频直播中的口播广告等形式,现有技术还是很难实现有效监测。
打击违规违法广告,必须加强政府监管。2017年,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正式启用,实现对46个副省级以上行政区划的1004家重点网站、百度等4家广告联盟和电商平台广告数据的监测,监测效果明显,互联网广告违法率大幅降低。面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违法广告,要完善相关法规,为解决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广告乱象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还需要继续补齐技术短板,发挥专业团队、技术协作等在监管中的作用,扩大对违法广告监测的覆盖面,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整治一批社会影响恶劣、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平台作为广告发布平台,也需要承担治理广告乱象的主体责任,要不断优化业界生态、强化平台自律。互联网对其平台上的广告有审核义务,不能唯利是图,对违法违规广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打击违法广告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还应该健全公众监督举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让公众成为监督者,让违法广告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