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萍:个人公众号的时代意义
□安萍
最近在一本历史著作《回忆空间》里,读到一句话,“若要长相忆,请君常动笔。”据说这是德国邮政公司的广告语。合上书,我想,有多久没有“动笔”记下可以相忆的东西了?一路走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然而多少记忆的匣子,却已然消逝在触不到边际的岁月黑洞中,无声,且无痕?
叹息间,拿起手机刷微信。朋友们的个人公众号纷纷更新。一位朋友的“繁花小院”写她在青城山的神仙日子,密友骊讲述自己在某乡野农家如厕的田野考察经历。一位记者朋友的“文化下乡”亲历记,读来活灵灵一部当代世说新语。两位朋友的个人公众号也越来越有影响力了。学友昭和她小伙伴们的“艺城志”,本期记录我也参加过的一场诗会,那晚在省图的诗乐盛宴,再次浮现眼前。好友鸿的“鱼鳞滩往事”已逾百期,这篇她写的是自己的家乡,川南乡村的十一月,她说,美好从田间地头的劳作中,从路边自在生长的杂草里长出来,读得我怦然心动,本来约好明年春天的拜访,却被文字撩拨得急不可待。
秋日阳光从窗外竹林斜射进屋,光影在墙上斑驳而摇曳。恍然间,我似有所悟。嗯,条条道路通罗马,通向记忆闸门的路径,已非莎草纸与邮政部所能独占了吧。眼前这闪闪发亮的电子文字,难道不是那隐秘而内在的生命能量,在互联网时代的回归与复兴吗?从人类学眼光来看,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传达的正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其与生俱来的“写作性”。文字携带着记忆与创造,但最初掌握这一智慧密码的,却只是上层贵族、巫师与僧侣。诚然,专业作家与思想家们的智识与探索,必然为我们的思想宝库提供记忆的探照灯,但在我们自己的秘密花园中,还兀自生长着爱与哀愁,我们得自己去耕种与采摘。如今,媒介呈跨越式发展,新的书写方式与渠道,将个体的“表述”本能唤醒,穿过遗忘的帷幕,记忆宫殿幽微而敞亮,我们终于遇见了无数个未知的自己。
然而,也有人追问,在这喧嚣的热言时代,个人的网络书写,除了“我写故我在”的个人意义,可还有其他?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不必在议会与战场,它在集市与节日里,在人们的闲谈中,在他们的劳作和争吵时,在漫游的旅途上。因此,或许可说,在如今这辽阔的电子空间,一种被人类学所关注的网络“民族志”,构建的正是我们时代的历史书写新形态。普通人的言说与体悟,感性和理性,经由线上线下的分享交际,经由网友所施加的温和心理压力,已不再是传统日记里的个人呓语或独思,也不仅限于沙龙对话或鼎谈,而是组成历史交响乐中的一个个音符。音符有明有暗,或沉或浮,却都必不可少,并最终都将能获得历史指挥家的解释与吸取。这样的历史,将更加色彩饱满而接近本相。
成都女作家洁尘的一本著作,书名为《提笔即老》,原意指一些作家一提笔就能写出老道的文字。在网络上开辟记忆空间的我的朋友们,或许还将有漫长的青涩期,但只要提起笔来,不管是“鹅毛笔”还是“电子笔”,只要我们聆听心灵的声音,光线将投向语言附着的地方,在那儿,我们的想象、希望和失望,正是我们终将老去却可以细味的妙谛人生。
- 上一篇 / 菁蓉镇新添一家孵化器 银江孵化器成都园区正式启用
- 下一篇 / 支付宝回应圈子低俗照片:第一时间识别处理不良信息